文|鹤尾
编辑|司徒夜
距离高考结束已近半月,千万家庭如同等待开奖的彩民,紧盯即将公布的分数。
成绩单展开的瞬间,每个考生家庭都将面临灵魂拷问:
该选哪所大学?
放在往年,高分考生大可“任君挑选”。
但2025年的录取游戏规则已悄然变天——多所顶尖高校突然对复读生关上了大门。
北电科的招生简章里,一行小字掀起惊涛骇浪:
“招生对象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,未婚,年龄不超过20周岁。”
几乎同时,国科大、三所军医大学等院校的招生章程同步更新:
无军籍本科仅限应届生报考。
当复读生们摩拳擦掌准备冲刺时,却发现自己连入场券都被撕碎了。
原因揭露
就在五天之前,张雪峰与唐尚珺曾在直播间讨论过关于复读的问题。
看过张雪峰直播的人应该都知道,他的一贯观点就是:
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复读。
在他看来,适合复读的人只有两种:
一种是发挥失常的,一种是心有不甘的。
除此之外,全都不建议复读。
而唐尚珺作为一个高考复读了16次的人,很多人以为他一定是坚定的“复读派”人士。
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,他不建议复读的态度甚至比张雪峰还要强硬。
一个复读多达十几次的人,却转过头劝别人不要复读,听上去多少有些讽刺。
因此唐尚珺的话一出,立马收到了网友们的一大片嘲讽。
但如今看来,他的话倒像是“未卜先知”。
随着查分日期的逐渐逼近,各大高校也陆续发布了自家的招生章程。
招生章程这种东西几十年如一日,每年基本就是走个过场,没什么人会特意关注。
但今年,多所高校的招生章程居然同时发生了重大调整。
包括北电科、国科大、海军医大在内的多所高校,明确表示今年不再招收复读生。
这就意味着,2025年的复读生,将会一下子失去很多个选择。
这样的改变对于复读生们来说,当然是不公平的。
但是对于高校来说,一切绝非无的放矢。
军事类院校如国防科技大学,拒收复读生主要基于军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。
国防科技大学要求考生不超过20周岁,表面是数字游戏,实则关乎战场生存率。
18岁新兵的体能恢复速度远超22岁青年,高原作战时,这四岁的差距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。
更关键的是,应届生的政治背景更易审查。
国防科大这类院校要培养的是“透明人”,而非经历复杂的社会考生。
而医学类院校,诸如三所军医大学则打着“抢救学术黄金期”的算盘。
军医大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项目,应届生23岁毕业即可投入科研,而复读生有可能25岁才走出校门。
医学界突破多在30岁前萌芽,有时候差两年,差的可能就是一个诺贝尔奖的好苗子。
此外,从教育资源分配层面而言,复读生的大量存在,无疑会加剧资源紧张的局面。
2024年全国复读生人数飙升至413万,比四年前翻了一倍多。
这群“高考复读机”形成闭环困境:
抢占录取名额→催生新落榜生→复读大军再扩容。
每多一年复读,便多占用一年教学资源。
在师资、教学设施有限的情况下,对应届生的培养难免会产生一定影响。
分析完原因,再来谈谈影响。
多所高校同时拒收复读生,其实向考生乃至整个社会释放了3大不寻常信号。
这些信号不仅会对本届考生产生影响,也会影响到未来的好几届考生。
信号一:国家开始对特殊人才“掐尖育苗”
当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要求考生“应届+20岁以下+党团员”时,它服务的对象已浮出水面:
党政机关急需的保密人才。
这类培养如同精密仪器组装,应届生是未经打磨的原装零件,复读生却像返厂翻修件。
有条件的情况下,学校当然想要“原装”的。
如果不出所料,未来核电、航天等涉密专业或将陆续跟上步伐,“拉黑”复读生。
到了那一天,想进“国之重器”领域?
应届身份就是通行证。
信号二:教育公平向应届生暴力倾斜
近几年来,各地区尤其是山河四省这样的高考大省,都在陆续将教育公平向应届生倾斜。
比如河南省,明确规定:
被录取后弃学的复读生,次年同分时排在最后投档;
山西省更狠,直接给这类考生扣上了“末位录取”的帽子;
而四川、山东等地,已经开始明令禁止公办高中接收复读生。
这些政策的逻辑其实很直白:
复读是你的权利,但浪费名额必须付出代价。
当复读成本飙升至每年3-10万,当复读结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。
你还会一意孤行地选择复读吗?
信号三:高考“一考定终身”被悄悄瓦解
唐尚珺的16次高考路,曾被认为是“毅力”和“执着”的代名词。
但仔细想想,用16年青春换来的大学,真的值得吗?
诚然,高考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,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。
但重要,绝不意味着要将全部身家押在上面。
世界太大了,我们不该让孩子堵死在这一条路上。
如今的种种政策就是在引导孩子们:
别把青春耗在刷分上!
未来,职业教育、港澳高校、校企联培等通道将不断加速扩宽。
高考,将不再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唯一方式。
结语
2025 年的高考变局,像一面魔镜,照出教育的深层矛盾。
高校拒收复读生,看似“绝情”,实则是对教育公平的守护、对人才培养的重塑。
复读从未被判处死刑,只是野蛮生长的时代落幕了。
当公办复读班消失,天价补习机构崛起,复读越来越成为“奢侈品”。
家长与其焦虑政策变化,不如教会孩子:
人生是开放世界游戏,高考只是新手村的第一道关卡。
唐尚珺用 16 年高考证明:
执念有时是枷锁,转身方能见坦途。
教育的本质,从来不是重复竞争,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。
当高校关上一扇门,必然会打开一扇窗——关键在于,你是否有勇气推开它。
部分参考资料:
1.多所高校明确:不招复读生.极目新闻
2.唐尚珺直播称不建议复读,你怎么看呢?丨有话聊.封面新闻
券商配资,广东股票配资,配资平台和配资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