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岛那边传来一点动静,我朋友第一时间给我发了张截图美军又在那边搞什么空军轮训计划,B-52重新热身,舰队靠岸加油补弹。
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三秒,冷不丁就想起一句老话:拳头打得再狠,也得先把人家手里的电话线剪了。
这画面像极了两年前的乌克兰战场。
2022年,俄罗斯重拳出击,本想着三天五夜就把基辅拿下。
结果呢?
北约没上场,后勤倒是像饿了三年的厨子进了超市,导弹、无人机、反坦克炮,一车接一车往乌克兰倒,西方媒体甚至开直播教乌军怎么用。
你说这仗能快得了?
中国那边当然没闲着看热闹。
台海这根线绷得太紧,任何人都不敢保证它会在哪天啪的一声断掉。
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在盯着俄罗斯怎么打仗,不如说我们是在照镜子那种能照出你后脑勺上冷汗的那种。
跳个话头,2023年那场模拟演习你还记得吗?
海面上的靶船,站都站不稳就被东风导弹一锅端。
战术目标明确,打击精度够狠,整个过程就像有人按下了快进键。
美军当时也不装了,美国智库做了好几版推演,一份报告说得不算小声:中国要是动手,靠火箭军的手速,可能一个月就能把西太平洋的交通图改个样子。
不过别以为这就结束了。
冲绳,那群常年和F-35轰鸣声同居的日本民众,早就喊破了嗓子。
抗议游行一波接一波,甚至有人举着牌子骂:你们的安全,不该用我们的睡眠来换。
菲律宾北边的基地也是刚升个旗,就被自己民众吐槽成了战争吸铁石。
而澳大利亚达尔文那边,美军搞的后勤基地,说是补给节点,听着都像给做预演。
真说起来,台海若动,第一时间挨揍的不会是台湾本岛,那儿没啥能打的支援线。
真正的要害,藏在那几座基地里,关岛、冲绳、横须贺……美国的战略锁链一环接一环,早就把这里当成了太平洋的门闩。
东风-26?
射程4000公里,够它们喝一壶。
东风-21D?
专治核航母近视眼。
高超音速呢?
你美军再炫技,面对人家几马赫一头扎下来的导弹,也得抬头认输。
我们不是没准备,我们是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不用让战争持续三年的机会。
话说回来,也别真以为我们好战。
统一台湾本质上是自家的事,我们不缺军力,不缺经济,缺的是别人的闭嘴和撤离。
和平统一当然是最优解,可历史不会因为你说得好听就给你开绿灯。
有意思的是,美方一直打人设战。
2024年他们在东盟峰会上搬出老一套剧本,说什么威胁论扩张论,结果中国代表当场甩出数据区域合作订单、港口投资额、一带一路物流规模,拿得出手,站得住脚。
听说那场会议后,有些东南亚国家代表回国就开始查自家基础设施账本了。
另外别忘了太空。
2023年的时候我们测试了一次反卫星系统,模拟目标被打得跟丢了钥匙的快递一样。
还有网络战你以为只有键盘侠在网上杠?
咱这边可是有数据中心夜以继日在刷剧本,防火墙加固后,几轮模拟攻击都没能撼动半分,算是无声胜有声的保命技能。
时间倒回到现在。
2025年,中国援建的印尼高铁跑出了第一趟货运班列,穿过热带雨林,载满了非美元计价的希望。
而解放军的演习也没停歇,海空军联动,导弹发射车一路南下,舰艇东海巡航,所有目标定位清清楚楚,甚至连射角都估得明明白白。
统一这事啊,不是打电话就能约个时间,也不是敲鼓就能震出机会,它得靠算得准、看得清、下得狠。
有人问,真到那天,美军援军要一个月才能到位,那这头一个月,中国准备干什么?
答案可能比你想的简单打得他们到不了位。
当然,也别指望我在这儿把台海的剧本讲得太清楚。
真动起来,哪会按剧本走?
可能第一发导弹砸的不是关岛,而是美军的数据链。
可能不是导弹先动手,而是网络先锁了航母导航系统。
别忘了,打仗这事,谁先按掉对讲机,谁就多活一分钟。
我们现在像什么?
像站在棋盘边那一枚没落地的棋子,看着对手排兵布阵、嘴上喊话、暗地里备弹。
可一旦这枚棋子落下,它就不是走子,是掀桌。
历史不会等人,更不会重来。
打断锁链的那一刻,不是战争开始,而是历史继续。
说白了,没人真想打,但谁都不想再被别人决定未来。
不信?
你去问问冲绳街头那个举牌子的大爷,他可能比你我更清楚太平洋上响起的第一声爆炸,不一定来自台湾,但多半跟关岛脱不了干系。
券商配资,广东股票配资,配资平台和配资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